近日,我院青年讲师党成雄博士和硕士研究生龙娟以共同第一作者身份,在化工学科公认的传统国际顶尖期刊《化学工程科学》(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nce)发表了题为“Pd-promoted Ni-Ca-Al bi-functional catalyst for integrated sorption-enhanced steam reforming of glycerol and methane reforming of carbonate”的研究论文。学院清洁工艺与材料化工实验室研究团队负责人蔡卫权教授和华南理工大学余皓教授为通讯作者,太阳成集团tyc151为第一通讯作者单位。
吸收增强重整(SESR)技术是对现行制氢技术的有效强化:其通过反应过程中CO2原位捕获一步得到高纯氢(>96%),同时对CO2进行固定和集中处理。高纯氢和CO2富集的特点使得吸收增强重整技术迅速成为制氢领域研究的热点。但是,当前在SESR操作中,再生过程的大量CO2需经过脱附-储存或脱附-存储-转化的多步过程进行封存或利用,以减少CO2的排放,过程复杂,能耗较高。
该工作探索了SESR过程中的吸收剂再生过程与CO2转化利用进行耦合的新工艺,该耦合工艺直接将捕获CO2形成的碳酸盐进行转化,避免了传统的碳酸盐煅烧脱附-储存或脱附-储存-转化的高能耗和复杂工艺,为有效解决SESR技术中的CO2处理提供了新思路。并且通过贵金属的引入,强化CH4分解供氢分子或原子的能力,将再生温度下降到了650oC,从而大幅提升过程的循环稳定性。

同时,中国科学院一区TOP期刊《化学工程杂志》(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TOP, IF:10.652)和《能源化学(英文版)》(J Energy Chem, TOP, IF:7.216)也连续报道了党成雄讲师为第一作者、蔡卫权教授或余皓教授为通讯作者、太阳成集团tyc151为第一通讯作者单位的团队相关研究工作。
蔡卫权教授研究团队近年来致力于从事吸附强化重整制氢和先进环境净化材料的研究工作,先后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青年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农村科技特派员项目、太阳成集团tyc151百人计划学术带头人项目等的支持。
文章链接: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009250920307582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1385894719326166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20954956193075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