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蔚然先生于1950年5月1日加入中国共产党,至今已有71年,曾是东江纵队文兵队成员。曾先后任教于湖南大学和广州师范学院(太阳成集团tyc151前身)。我们采访队伍跟随着他的记忆,一起回顾了他96年的“传奇人生”。

▲陈蔚然向学院党委书记周海兵介绍老照片

▲陈蔚然先生谈吐幽默,采访气氛轻松活跃
30余年炭素研究
陈蔚然出生于1925年11月,4岁时随父亲从印尼棉兰回到中国,是归国华侨。1953年春,正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自觉天宽地阔,决心不走“文章报国”这条路。在中共华南分局宣传处工作的陈蔚然奉命调北上哈尔滨,研究了十年炭素专业技术。
六十年代中国设立156个重点工程,1963年陈蔚然受组织号召积极投身返回教育科研领域,奉调南下长沙湖南大学开设炭素专业化和电磁专门化课程,做了二十多年的炭素专业教育,并在任教期间培养出一名湖大院士——成会明。
1984年冬,他调回广州工作,在广州师范学院化学系从事教学科研工作,直至1994年退休。2017年,他获第十二届中国炭素杰出成就奖。

▲陈蔚然获第十二届中国炭素杰出成就奖
“本来我是1985年就退休的”,陈蔚然微笑回忆着,“那我才调来,什么事都没有做就退休了,不行,所以我就延长到1994年才退休。”
陈蔚然1984年调回广州师范学院任教,对教育充满热情,想在炭素领域培养更多优秀的学子。

▲陈蔚然于1983年12月27日发表《关于石墨化度计算公式》
他传授X光相关知识、开设炭素短训班,后期还开设讲授化学文献等课程。前后在专业期刊上发表了《关于石墨化度计算公式》、《石墨化度》等炭素相关论文。
“拳拳爱国心,浓浓报国志”
从1933年读小学开始,陈蔚然先生开始了16年求学之路。
1939年上学期,陈蔚然先生为宣传抗战与同学合办了壁报《农村旬报》,一共办了大约10期。在东山中学读书期间,他与兴宁旅梅同学组成了读书小组,是中共地下党领导的外围群众组织的一个分部。他们集体学习讨论了《新民主主义论》、《大众哲学》、《思想方法论》、《方生未死之间》、艾青的长诗《火把》等。

▲陈蔚然先生在讲述求学经历
因学校的学习空气非常自由活泼,东山中学的学生的写作热情非常高。由东山中学学生会主编的《东山青年》是一本32开的铅印校刊,每月出一期。学生们竞相投稿,以自己的诗文能入选校刊为荣。“我也用雪丁的笔名在各报刊上发表了小说《野生的小麦》、《洋菊花》以及其他诗作。看见自己惨淡经营的文字终于排成铅字发表,心里不禁浮起一番遐想和豪情。”陈蔚然说。

▲《东山青年》校刊。照片来源网络。
1942年秋,兴宁高级工业职校创办,有机械科、应用化学科、染织科。他加紧自学,在第二年暑期,以相当于初中毕业的程度考入兴宁工业职校应用化学科,实现了他学习科学技术的宿愿。1945年暑假转到久已向往的东山中学完成高中学业。
为了给中共地下党油印刊物《曙光报》筹集经费,“兴宁旅梅同学会”其名义召集各校文艺积极分子排演沈浮的四幕话剧《金玉满堂》,于1946年春节在兴宁演出。
1946年他考入中山大学后在同乡介绍下加入到爱国民主学会(后改为地下学联)多次参加爱国活动。1949年3月中旬,陈蔚然带着中大“地下学联”的介绍信离校经香港赴东江游击区,从此中断了他的学生生活。1949年10月至1950年5月,他在组织的安排下前往惠州《东江日报》社做文书工作。5月10日《东江日报》被迫停办,之后随编辑等人前往广州打游击战,就任于华南分区宣传部。
“这正是我所希望的”
陈蔚然4岁随华侨父亲回国后,家里人买田耕地,成为自耕农,生活还算过得不错。但由于而后国民党的统治,经济通货膨胀,地主强行收回土地,陈蔚然一家由中农变为贫农,正值小学毕业的他也因此失学。年纪尚轻的陈蔚然已经意识到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解决这一问题,才能推翻地主!历史也给予了人民最好的答复,确实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让人民翻身作主人。

他16岁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但因入党介绍人被捕,与组织失去了联系。1950年5月1日,他重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薪火相传百年路,赓续奋斗谱新篇。陈蔚然先生在改革发展的舞台上发光发热,退休不褪色、离岗不离党。

采访接近尾声时,我们问道:“百年来,我们国家不断变得更加繁荣昌盛,作为一名老党员,你有什么感受呢?”
陈蔚然和蔼地笑了笑,说:“这正是我所希望的。”
建党百年,成就辉煌,国泰民安,这正是陈老所希望的。

▲采访团队与陈蔚然先生合照
指导老师:祝梦婷
采访:何梓倩 何芷晴 刘伟杰 王翠渺
撰稿:吴岸泽 何梓倩 何芷晴 王翠渺 郑旭芸 刘伟杰
拍摄:郑旭芸 吴岸泽